近日,我校成功获批7个建设康复领域科研创新平台,分别为:运动功能康复山东省工程研究中心、青岛市神经康复重点实验室、青岛市组织修复与康复材料重点实验室、青岛市神经肌肉康复与智能人机交互工程研究中心、青岛市慢性肾脏病康复工程研究中心、青岛市抗体药物靶向技术创新中心、青岛市可视化诊疗与康复技术创新中心。
科研平台是科技人才、科研设备、实验场地等创新资源的集成系统,是高校科技创新、成果转化和技术服务的重要载体,也是高水平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。7个科研创新平台的获批,是学校统筹谋划和积极组织的成果,是学校实施学科交叉融合和校企、校地合作的具体实践。截至目前,我校共有省级科研平台3个,市级科研平台6个。依托已获批建设的科研平台,将为康复医学、康复工程及运动康复等领域的研究与应用提供重要支撑,有助于促进康复领域科技创新,有助于优化构建康复学科专业体系,有助于提升服务健康的能力。
学校坚持落实有组织科研,不断加强顶层规划设计,深入统筹康复基础研究、前沿技术研究布局,根据科学发展前沿、国家战略需求及区域经济发展,在康复医学、康复工程等领域系统布局分层次、分步骤规划建设各级科研平台。以一流平台集聚一流人才,人才聚集效应初显。学校科研创新机制和环境不断优化,科研服务效能持续提升,服务国家和区域重点战略能力不断提升,近三年学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率持续保持在33%以上。强化战略科技力量,科技创新能力稳步提升。2023年获各级各类科研项目80项,科研经费2541.2万元,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1项,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课题2项。服务地方能力初显,横向科研合作取得突破。争取横向科研项目9项,其中单项项目经费最高达200万元。
下一步,学校将继续坚持战略引领、需求导向、组织创新、深度融合,注重提升科研平台内涵发展,助推学校高质量发展。以科技创新基地为依托,汇聚多学科交叉融合的高水平科技创新人才团队和梯队;打造康复人才聚集高地,支撑高水平的科技创新,形成世界一流康复科技创新高地,支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。